时间:2025-05-28作者:admin浏览: 次
湖北武当山,自宋代以来便声名远扬,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圣地。其地位堪比仅次于龙虎山的尊奉天师道。明朝时期,张三丰真人频繁在京城与民间显化,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。明朝皇帝认为张三丰对皇室与朱家江山有着护佑之功,因此屡次为他加封。直至明熹宗时期,张三丰被封为“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”,这标志着武当山荣耀的巅峰。
几百年来,关于武当山的奇人异事传闻层出不穷。然而,清代以后,由于朝廷推崇佛教,武当山的香火逐渐减弱,盛况不再。清朝灭亡后,民国政府的官员们也曾前往武当山参拜,并记录下山中发生的种种奇迹与见闻,包括武当山神秘莫测的功夫技艺。然而,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。1944年,国民政府成立了“天然林管理委员会”,宣布废止武当道教,收归庙产,并将道士们大多遣散,剩余的则改编成森林警察,导致武当山的道教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道教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部分,接受了政府的统一管理,许多玄妙的道家功法渐渐消失,武当山的道士们也融入了平凡的生活,失去了昔日的神秘感。尽管武当山在1948年均县解放后勉强恢复,但全山的道士只剩下百余人,气势大不如前。之后,武当山经历了多个政治运动,道士们要么还俗,要么病逝。到1970年代末期,山中仅剩24位道士在苦苦支撑,而道教仪式也几乎中断。
1984年,蓬莱派的阮蓬志道长(仙境子)接任武当山第三十三代全山道总,并决定重建武当山。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努力后,武当山的宫观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貌,前来朝圣的香客也逐渐增多。随着香客的到来,一些媒体记者也开始进入武当山采访,他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:在武当山这座千年圣地上,是否依旧有得道高人?
对于记者们的追问,一些年长的道士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,而是带领他们前往一些疑似高人留下的遗迹。记者们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象令人震惊。传说中,武当山是真武大帝修炼成仙的地方,出家前,他本是净乐国的太子,最终功德圆满,在南岩飞升成仙。飞升的地方被称为“飞升台”,它位于一座险峻的山峰上,通向山顶。由于飞升台下方即是千仞绝壁,地势极为险峻,古人曾误以为跳下飞升台便能像真武大帝一样羽化登仙,于是此地也被称为“舍身崖”。因此,曾发生过无数跳崖事件。为了遏制这种迷信行为,清代康熙年间,湖广总督蔡毓荣专门发布告示,禁止民众称之为“舍身崖”。
在飞升台下的千仞绝壁上,还有一块突出的岩石,名为“谢天地岩”。传说唐朝有一位不知名的道人曾在此修炼,一直默不作声,只说“谢天谢地”而得名。据史料记载,谢天地岩的地势极为险峻,石壁陡峭,下面是深涧,猿鹤无法攀登。90年代初,记者曾在对面山崖“大锅大灶”远远观察到谢天地岩处的情况,只见两座小石洞镶嵌在绝壁上,干草整齐地铺在洞中,仿佛有人在此居住。尤其是上面的洞,干草多而整齐,下面的大洞则显得较为简陋。道士们解释说,可能是有人在这里居住过,白天离开以避免被游客发现。记者们通过照片分析,认为这些干草放置的时间不久,而且洞壁上有明显的烟熏痕迹,显然这里曾有人在夜晚使用火。由于这些痕迹并非自然形成,所有迹象都指向了一个谜一般的存在。
第二年冬天,记者再次来到武当山,这次他们采访到一位姓李的道长。李道长在武当山修炼已有六七年,他擅长太极拳。记者们向李道长询问是否山中还有高人,他开始有所保留,但最终还是讲述了五六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。1986年秋末的一个夜晚,李道长在紫霄宫前打算练拳,忽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、身形瘦小的道人,在远处的古林间灵活地穿梭。那人衣衫单薄,身形飘逸,仿佛在水中游动,极为轻盈。李道长当时没看清对方的面容,但感到他练得功夫已经达到了非凡的境界。那位道人在紫霄宫周围飞翔了一阵后,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山中。
几天后,李道长遇到了一位名叫石头的老人。老人年过八旬,口音透露着乡音,李道长便与他攀谈。通过交谈,李道长得知老人曾拜在一位名叫“杨爷”的高人门下,并请求李道长帮忙寻找他。李道长恍若明白,是否正是他在几天前见到的那位神秘老人?老人提到杨爷已有二百多岁,依然生活在武当山中。李道长听后震惊不已,但更确认了自己见到的神秘身影或许就是这位高人。
至此,关于武当山是否还有高人的问题,似乎已不再是疑问。正如李道长所言,真正的高人从不愿显露,始终隐藏在尘世之外。也正因此,关于武当山是否有高人之争,仍然会在世人中延续下去。信者有之,不信者无之。